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,从事无人机飞手兼职的人越来越多,而因为疏忽导致违规、事故和纠纷的飞行事件也随之增多。那么在做无人机兼职的时候,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?本文将从法规、技术、安全、合作等方面为你详细解读。
一、法规与合规性要求
1、飞行执照与资质
建议考取拥有无人机执照,持证上岗安全更有保证。中国民航局官方颁发的CAAC无人机执照,主要包括视距内驾驶证、超视距驾驶证、教员三种。不同驾驶证的权限不同,拥有视距内驾驶证操作无人机时,必须在操控员的视线范围内,作业半径通常不超过 500 米,人机相对高度不超过 120 米,而超视距驾驶员可在视距外进行飞行,操作半径可以超过 500 米,飞行高度也可以超过 120 米,并且具有飞行航线的规划权,申请作业空域的权利。
注意根据驾驶证允许作业权限,在权限内进行飞行操作。
2、空域与飞行申请
飞行前通过官方平台(如 “UTMISS”“无人机云执照” 等)查询飞行区域是否属于禁飞区、限飞区。
八大禁飞区:机场及周边区域、军事管理区及涉密单位、重要基础设施(包括发电厂、变电站、加油(气)站、供水厂、公共交通枢纽、航电枢纽、重大水利设施、港口、高速公路、铁路电气化线路等)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区域(射电天文台、卫星地面站等)、边境地区、重要纪念地与文物保护区、人员密集区域(如运动会、露天联欢晚会、演唱会等)、政府临时管制区域。
超过一定高度(通常 120 米)或在敏感区域飞行,需提前向空管部门或相关机构申请空域许可,未经批准不得飞行。
3、无人机注册与标识
重量超过 0.25kg 的无人机需在官方平台(如 “中国民用航空局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”)完成实名注册,并在机身粘贴登记标识。
二、技术与设备准备
1、机型适配与操作能力
如果是使用对方提供的无人机,需要提前熟悉兼职任务所需的无人机型号。无人机的类型如多旋翼、固定翼需要与自己考取的无人机驾照机型类型一致。建议提前用练习起降、悬停、航线规划等操作,避免因机器不熟导致飞行事故。
2、设备检查与维护
飞行前检查无人机各部件(电机、螺旋桨、云台、相机)是否正常,电池电量是否充足,遥控器信号是否稳定。建议携带备用电池、螺旋桨等配件,应对续航不足或设备损坏问题。
3、环境与天气评估
如遇到大风、雨雪、雷电等恶劣天气,则不建议飞行,可以与甲方约定改期,尽量在天气良好的时候飞行。
提前了解飞行场地的地形,观察是否有高楼、树木、电线等障碍物,飞行时注意避开障碍物以免影响飞行安全。
三、安全与隐私保护
未经允许禁止拍摄他人隐私区域,如住宅、商业机密场所,拍摄内容需经客户确认,防止侵犯隐私权。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第三十四条明确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危及他人生命健康、非法采集信息或者侵犯他人其他人身权益等。
另外,涉及商业拍摄的素材版权归属需在合同中明确,避免盗用或泄露客户资料。
四、兼职合作与任务管理
1、合同与权责明确
与客户签订书面协议,需要明确任务内容,如拍摄时长、镜头要求、交付标准、报酬、违约责任(如设备损坏、任务失败的赔偿)。
确认客户是否已完成相关审批(如空域申请、场地许可),避免因客户违规导致自身受牵连。
2、保险与风险分担
如果是操控甲方提供的无人机,要确保对方已经购买了无人机第三者责任险,覆盖飞行中可能对第三方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失。根据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,从事小型、中型、大型无人机飞行活动和利用微型、轻型无人机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,应当强制投保责任险。对于操控轻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内飞行的情况,若未取得安全操控理论培训合格证明,可能会影响部分保险的购买。
若任务涉及高风险场景(如高空、复杂地形),可与客户协商增加保险覆盖范围。
五、应急与突发情况处理
1、故障应对
如果飞行中出现信号中断、电机故障等问题,立即执行返航操作或手动迫降,避免无人机失联。提前规划备降场地,确保迫降时无人员或财产风险。
2、法律与纠纷应对
如果因飞行导致纠纷(如坠机伤人、侵犯隐私),记得保留飞行记录(如飞行轨迹、拍摄素材),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和法律机构。
六、行业规范与职业素养
遵守职业道德,不参与非法拍摄(如偷拍、走私侦查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)。保持职业诚信,如实告知客户自身技术水平和设备能力,不夸大服务范围。
这六条你记住了吗?安全合规接单,祝老板生意越来越好~
杠杆a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