滕代远一生有过两段婚姻。18岁时,他与第一任妻子结婚,并生育了长子滕久翔。由于这场婚姻是父母包办的,滕代远并未因自己对妻子有所了解而感到特别。参加革命后,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,并与她共同生育了四个儿子。滕代远深知五个儿子的命运各自不同,时常告诫他们:“不要打老子的招牌,做事要靠自己。”
1950年秋,滕代远的警卫员杨万聚接到了一个电话,电话来自铁道办公厅。对方称,湖南麻阳县有一位自称是滕代远大儿子的年轻人。杨万聚将电话内容传达给滕代远,滕代远听后非常高兴。滕代远回忆起,17岁时,父母为他张罗了一场婚事,女方名叫谭红玉,比他年长四岁。婚后第二年,谭红玉为他生了一个孩子。滕代远为了革命事业离开家乡,直到此后再未见过她和长子。
展开剩余86%一晃27年过去,滕代远得知儿子千里来寻父,不禁感慨万千。新中国刚刚成立,社会局势依旧复杂,滕代远担心可能有特务作祟,因此决定让秘书杨静波先去了解情况。杨静波拿着滕代远亲自写的纸条,详细询问了年轻小伙子的家庭情况以及家乡的模样,甚至连家门前的石阶有几节都问得一清二楚。小伙子答得相当流利,滕代远站在门口,听得眼眶湿润。
“久翔,我是你爸爸。”滕代远激动地说。滕久翔先是愣了一下,随后怯生生地称呼道:“爸爸。”父子二人相认的瞬间,令人动容。
滕代远立即让儿子称呼林一为妈妈,久翔规矩地叫了一声,林一则温柔地拍拍他的肩膀,说:“真是个好孩子。”一番问候之后,滕代远询问起长子奶奶的情况。久翔告诉他,奶奶常常坐在村口的路边,默默地望着远方,盼着父亲回家。每当提起滕代远的名字时,奶奶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。听到这些,滕代远心头一阵酸楚,泪水涌上眼眶。
从交谈中,滕代远了解到长子不仅结了婚,还有了自己的孩子。虽然生活并不富裕,但全家过得幸福安稳。在北京的半个月里,滕代远带着久翔游览了名胜古迹,欣赏了梅兰芳的京剧演出,还一起去照了相。来自农村的滕久翔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生活,心里充满了向往,甚至有意留在北京,并希望借父亲的关系找一份好工作。
滕代远耐心劝解他,说作为父亲,他愿意帮助他,但绝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私利,哪怕是部长也不行。滕久翔沉默了。滕代远继续说道:“你已经有了家,肩上责任重大,不仅要照顾妻儿,还要照顾年迈的奶奶。你应该回去,陪伴家人,替我尽孝,照顾好整个家。”
过了一段时间,滕久翔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,决定回到家乡。在临别时,滕代远再三叮嘱:“不能打老子的牌子,家里有困难,要靠自己去解决!”
1955年,滕久翔的家乡成立了农业合作社,家里生活变得非常艰难。为了帮助儿子渡过难关,滕代远和林一每月挤出30元工资寄给老家,直到1961年。滕久翔感恩父母的帮助,常常带着家乡的特产来看望父亲,滕代远也常常陶醉在那些来自家乡的美味之中。
滕代远与林一的第二个儿子滕久光出生在山西,排行老二。那个时期,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阶段,滕代远夫妇决定将年幼的滕久光寄养在当地的农民家庭。滕久光的童年是在根据地人民的小米饭中度过的。1949年,滕代远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,滕家搬进了北京的一座四合院。
滕久光和三儿子滕久明也被接回家,送进了八一小学。每天上下学,校门外总能看到接送孩子们的汽车。滕久光和滕久明十分羡慕,曾和警卫员叔叔说:“也想坐那样的汽车。”滕代远听后,立刻决定让两个儿子去锻炼,避免他们过于娇惯。滕久光被送到河北的一个山区,改名为“刘小林”;滕久明转学到北京的一所普通学校,改名为“林小明”,并叮嘱他们在填写表格时,家庭出身一栏要写“职员”而非“革命干部”。
滕久光在山区度过了三年,期间一边上学一边劳动。滕代远不时给他写信,鼓励他坚持下去,锤炼自己的意志。三年后,滕久光回到北京,已变得成熟、强壮,成绩也大有长进。1962年,他自愿报名加入人民海军,艰苦的农村锻炼让他在军队中也能吃得下苦。
滕久光的进步飞快,很快成为干部,甚至在几次重要任务中表现出色,屡次受到表扬。他最终被授予大校军衔,晋升为副师职。滕代远对儿子的成就虽然没有过多表扬,却总是要求他保持谦逊,说:“夹着尾巴做人。”
滕代远的三儿子滕久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。1965年高考前,他给父亲写信,说自己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若是考试失利,希望父亲能帮忙找关系。滕代远坚持认为,大学的录取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,不应动用任何关系。滕久明虽然没有期望父亲写信,但还是背水一战。最终,凭借扎实的基础,他顺利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。滕代远得知后,欣慰不已,他以陈老总送儿子上大学时写的诗句鼓励儿子:“人民培养汝,报答立事功。祖国如有难,汝应作前锋。”
滕久明是滕家第一个上大学的人,滕代远为此感到骄傲,并告诫儿子在大学期间不要谈恋爱。
1969年珍宝岛战役爆发,滕久明被选拔到沈阳军区的情报工作岗位。他在此期间面临巨大压力,破译密码几乎让他精疲力尽。滕代远通过信件鼓励他,要为国贡献力量。
1970年,滕久明回家探亲时告诉父亲自己已成为参谋,滕代远则建议他从基层做起,申请到连队去当兵。滕久明听从了父亲的建议,并在军中吃苦耐劳,最终在对越自卫战中获得三等功。
滕久明的职位不断上升,最终晋升为副师职大校。他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教诲与影响。
滕代远的四儿子滕久耕年仅20岁便应征入伍,前往“大荒漠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。艰苦的环境让滕久耕一度感到气馁,他向父母写信诉苦。滕代远回复道,要做好吃大苦、耐大劳的准备,并鼓励他向贫下中农的战士们学习。滕久耕从父亲的信中汲取力量,坚定了信念。
滕久耕在军中表现出色,1970年他在一次执行公务时受伤昏迷。经过20多天的抢救,他终于苏醒过来,滕代远为此写信鼓励他继续与病魔斗争。伤愈后,滕久耕
发布于:天津市杠杆a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